今年以来,伴随着市场回暖,各类型公募基金的产品规模均有了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固收+”基金的规模增长尤为令人瞩目。据证券时报,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全市场“固收+”基金规模已达2.57万亿元,不仅突破了两万亿元的大关,且较年初的1.79万亿增长超7000亿元,增幅超40%,成为今年以来公募市场规模扩张的一大主力。长城基金基金经理张棪认为,当前“固收+”产品或可助力统筹把握纯债、权益、可转债市场机会,能较好契合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收益与风险平衡需求,未来有望持续扩容。(以上数据仅供示意,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
Q1:今年“固收+”基金为何备受青睐?
张棪:一方面,无风险利率中枢持续下移,纯债资产的收益空间明显压缩,无法完全满足稳健型投资者的收益需求。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权益市场情绪显著回暖,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绿色低碳等主题轮动活跃,提升了“固收+”产品的收益增强空间。在此背景下,“固收+”产品就有望成为优化资产配置、应对低利率环境的优选。
整体来看,“固收+”基金凭借“稳中求进”的策略优势,或能较好契合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收益与风险平衡需求,未来有望持续扩容。
Q2:低利率环境仍将持续,纯债还有没有配置价值?
张棪:长期来看,国内经济仍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高频数据显示地产投资及消费仍有承压,市场利率中枢的下行趋势或仍将延续。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债市提供了支撑。
短期来看,经历三季度的调整后,公募基金整体久期回落,债市交易拥挤度下降,配置性价比提升。但到期收益率进一步下行或面临一定制约:一是权益市场表现强势下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影响;二是银行自营等机构资金因基金销售费用新规尚未明确而保持观望。因此,我们认为短期市场或以震荡为主。
Q3:如何看待股市和转债市场?
张棪:A股长期向好,短期或更需精耕细作。长期来看,在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及AI技术赋能等因素驱动下,A股具备中长期向好基础。短期来看,四季度市场或面临阶段性止盈压力,波动或加剧,行情由普涨转为理性分化,需更加注重个股挖掘与节奏把握。
可转债市场方面,供需紧平衡及权益市场行情为转债提供配置机会。今年可转债表现亮眼,尽管当前估值较年初有所提升,但供给端偏紧与需求端持续具备吸引力的供需紧平衡格局,对转债估值形成支撑。在股市震荡上行的背景下,可转债仍具备结构性配置价值。
Q4:请介绍您接下来的“固收+”布局思路,哪些方向值得关注?
张棪:在新的市场趋势下,“固收+”需要进行更为积极主动的组合管理,力争在控制回撤的基础上提升组合整体收益。具体而言,管理思路上将贯彻清晰的多资产配置逻辑:
首先是债券底仓的构建。重点关注中短久期利率债和高等级商金债,力争获取稳定票息,并辅以长久期利率债波段交易力争增厚收益。这部分投资主要是打地基,追求整个组合的稳健属性。
其次是转债的增强配置。重点关注那些到期收益率较高、转股溢价率较低的低价转债,利用可转债“下跌有债底支撑,上涨空间相对灵活”的不对称特性,力争增强收益,同时追求高度分散,尽量做好回撤控制。在转债投资中,需要重视正股基本面、条款博弈与估值修复的机会。
第三个层次是股票的配置。这部分主要寻找稳健性更高的股票资产,重点关注高分红、低波动、财务健康的优质红利低波个股,并依据市场变化自下而上精选标的,力争提升权益部分的稳健性。(重点关注方向仅为基金经理当前市场观点,不代表基金未来长期必然投资方向,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本通讯所载信息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渠道和研究员个人判断,但本公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此通讯并非对相关证券或市场的完整表述或概括,任何所表达的意见可能会更改且不另外通知。此通讯不应被接受者作为对其独立判断的替代或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或本公司的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且不得对本通讯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管理人提醒,每个公民都有举报洗钱犯罪的义务和权利。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反洗钱的相关法律、法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