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长江到香江,从汶川到大埔,每一次灾难面前的携手同行,每一次困难之际的守望相助,都在反复印证一个朴素的真理:内地与香港,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撰文丨里约热泪奴
香港新界大埔的一场火灾,灼痛了无数人的心。
11 月 26 日,香港大埔宏福苑一幢维修翻新中的大楼棚架起火,并蔓延至邻近 7 幢大楼。香港特区政府消防处 28 日发布最新消息称,截至当日 6 时,大埔宏福苑火灾已造成 94 人遇难。
令人揪心的是,此前媒体公布有 279 人失联,这意味着,死亡人数仍可能会攀升。
这是数十年来香港发生的最惨重的火灾事故。
香港开埠以来,死难人数排名第一及第二的两起火灾,一起是 1918 年 2 月 26 日的跑马地马场大火,约 600 余人遇难。1918 年为农历戊午年,故又称 " 戊午惨案 "。
另一起是是发生在 1947 年往来香港与广州的 " 西安号 " 客轮大火,132 人被烧成焦炭或在跳海后溺水身亡。这起事件成为香港开埠以来最严重的海难之一。
再说回大埔宏福苑火灾。
对于火势为何蔓延如此迅速,网上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比如,以上个世纪的技术用竹子搭建的棚架,没有阻燃性能的尼龙网与泡沫板 …… 对于居民质疑的火警警钟失效问题,香港消防处称,政府已经成立调查专队,会对这方面进行调查。
真相可以等待一会儿,追责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我在这里主要想说的是,火灾发生后,内地对香港的驰援。
媒体报道,11 月 26 日深夜至 27 日凌晨,有深圳市民自发组织将御寒毛毯、饮用水等应急物资送至香港大埔火灾临时安置点。安置点内有大量当地居民和学生自发担任义工,为受影响居民派发物资。
内地消防力量也在出动。27 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会见传媒时表示,感谢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和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借出无人机等设备,帮助香港消防处进行现场勘察等工作。
一大批内地企业也站了出来,纷纷伸出援手。
马云公益基金会捐赠 3000 万港元驰援香港," 向此次火灾中的遇难者致以深切哀悼,向受灾家庭和社区表达诚挚慰问,致敬每一位逆行而上的救援英雄 "。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香港)启动首批 1000 万港元捐赠,资金将用于受灾居民的紧急救援、过渡安置、生活物资补给及情绪疏导等急需工作。随后,又宣布追加 2000 万港元,全额捐赠给大埔宏福苑援助基金。
此外,安踏集团捐赠 3000 万港元;
阿里巴巴集团首批捐赠 2000 万港元;
蚂蚁集团首批捐赠 1000 万港元;
香港小米基金会捐赠 1000 万港元;
字节跳动(香港)捐赠 1000 万港元;
顺丰集团捐赠 2000 万港元,并提供 146 个免费物资运输站点;
招商局集团捐款 2000 万港元 ……

图 / 视频截图
这个捐赠名单,还在不断更新、延长当中。
香港有事,就是我们有事。
关键时刻,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情感纽带变得更加坚固。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有事,就是香港有事。每当内地遭遇艰难险阻,香港同胞也从未缺席,那份血浓于水的情义,镌刻在无数人的记忆当中。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快节奏的香港社会其实一向都很讲义气,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香港,性情忠义的东汉末年将领关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很多团体会供奉关帝像,甚至警察局里也有关公雕像。
守望相助对于港人而言,不仅是信念,更是行动。

▲香港大火发生后,民众自发派发生活物资(图 / 视频截图)
在这里,我必须讲述一个不太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上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内地居民出现 " 逃港 " 潮。
1962 年 5 月,有 3 万多名逃港者聚集在香港市区附近的一座名为华山的小山上。港英政府调集了数千名军警,开始大规模驱赶与抓捕。
与此同时,先后有十余万名香港市民,带着食品和饮水赶到华山,保护这些逃港者。根据事后的统计,大约有一半的逃港者,在市民们的掩护下逃入市区。
第二天,当数百辆汽车排成长龙,缓缓向内地方向开去时,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场景出现了。数百名香港市民突然跳到马路当中,躺在地上,挡住了汽车。人群里爆发出吼声:" 快跳车啊!" 据事后统计,又有近千名逃港者,在周围香港市民的掩护下逃离了现场。
这就是港人的勇敢、侠义与真诚。
这就不难理解,来自香港的温暖,为何能一次次地传递给内地。
1991 年华东水灾,港府率先拨款 5000 万港元赈助灾区,随后全港上上下下举办筹款赈灾活动,短短十天,就筹集到超过 7 亿人民币的善款和救灾物资。香港演艺界还组织募捐义演,一些大腕歌手和演员,Beyond、梅艳芳、谭咏麟、成龙、黎明、刘德华、梁朝伟 …… 在跑马地表演整整一天,就为了筹集到更多义款捐赠给内地。
当时刘德华甚至为了 100 万的善款,直接表演起了胸口碎大石。

▲ 1991 年为华东水灾筹集善款的《演艺界忘我大汇演》(图 / 视频截图)
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大洪水,当时香港经济虽然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但特区政府还是拿出 1000 万港元支持灾区,随后慈善团体和市民也一致响应,每个人钱包都不富裕,最后总捐款也达到了 6.8 亿。
最令人难忘的,还是 2008 年的 5 · 12 汶川地震,8.0 级地震,短短 2 分钟,近 7 万人死亡,4 万人受伤,2 万人失踪,不少香港人看到新闻时,直接当场落泪。
地震后不到 48 小时,香港立法会就批准了 3.5 亿港币赈灾拨款,随即又成立救灾专属基金,拨款 90 亿港币。李嘉诚在地震次日立即捐出 3000 万,在第 3 天又追加 1 亿元,为灾区学子承担全部学费并提供生活补助。
灾后半个月,香港更是举办了一场香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慈善义演—— " 演艺界 512 关爱行动 "。震后第 2 天,大量的慈善机构开始了募捐。全港各区都设置了专门的咨询点,市民捐款甚至还要排队。有媒体统计过,香港当年为汶川地震捐款超过 200 亿港币。

▲演艺界 512 关爱行动(图 / 视频截图)
除了金钱援助,香港在震后不到 10 小时,就组建了第一支医疗队奔赴四川,香港飞行服务队更增调了当时最先进的美洲豹直升机、捷流定翼机飞赴四川。
同样,这也不难理解,如今的香港大埔大火,为何能牵动如此多内地人的心。
时光流转,情义不变。这种互助不是单方面的施与受,而是基于共同身份认同的自然流露。
从长江到香江,从汶川到大埔,每一次灾难面前的携手同行,每一次困难之际的守望相助,都在反复印证一个朴素的真理:内地与香港,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这是描述,不是抒情。
最后,祈愿大埔大火中出现更多救援奇迹。
向生命致敬。向人性中的坚韧以及所有的感同身受、推己及人,所有的善心善行,致敬。